• 回不去的童年——《芒果街上的小屋》读后感

    第一遍读《芒果街上的小屋》时我还感触不深,当第二遍再读原版时,发现这是一本关于作者童年的回忆录。童年的欢笑,烦恼,顽皮,犹豫,惊恐,勇敢,都充斥在文字中,填满了那个墨西哥裔女孩的回忆。童年给了我们很多特质,其中大部分都深深地印刻在骨头上,伴随我们一生。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不断地对它们修修补补,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我。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芒果街的小屋。那是童年的心之所在,那是遥远的精神的寄托,那是再也回不去的落脚点。让人怅然的梦中场景中总能找到依稀熟悉的童年的过往。梦中越是让你茫然找不到方向的地点,就越是你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而那些往昔熟悉的身影,在现实中越模糊,在梦中就越深刻。于是每每从童年的梦中醒来,心中的惆怅久久无法化开。

    [Read More…]
  •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应该是重新开始读书以来,读得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我印象中是从去年11月底开始读,一直到今天下午读完。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在此期间陆续读完了其他七本书,而与它一起开始读的是《欲罢不能》,这本书也是前段时间刚读完的。《欲罢不能》是因为京东读书上没有电子书,只能在回国风的时候读,加上中间隔了个春节,这才读得慢了。而《苏东坡传》是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京东读书上下了电子书配着读的。

    读得慢,总会有它的原因,一个原因是于里面有很多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书信——读这些能体会出上学时学古文的意义,那真是纯粹的使用了。读吧,一知半解的,而且相当花时间;不读吧,就感觉缺点东西。最后我还是读了,一知半解总比不知得好,而且里面很多文章是跟当时苏东坡的心境和境遇相关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文字偏词藻丰富一些,特别是上半本,这样我读起来就比较费劲——就像读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描写很细腻,但是并不太适合我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书读下来,没有能让我特别激动或感动的点,于是非心之所在,自然时常倦怠。

    但是,我终究还是读完了。对于贡献了中学时代那些多词的文学大家,我还是有兴趣去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写出那些感人的语句。多亏了苏东坡有写作的习惯,而且在他死后不久整个中国开始收集他的文章,诗,词。这样留下了足够多的文字去记录他的生平,让我们这些后人能看到它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是很高的,不限于宋词由男女情爱向人生大气风格转变的开创者,西湖的兴起与苏东坡密不可分——大抵可以说没有苏东坡就没有现在的西湖,而苏东坡的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就更不用说了。

    [Read More…]
  • 愿荒唐的年代不再来——《兄弟》上部读后感

    很少有书,能读到让我如此纠结,愤懑。余华在《兄弟》上部里用朴实的文字描述了一段特殊的年代。看这本小说其实是因为最近读的书都没有电子版,像《癌症·防御》,《走在人生边上》,《周国平散文精选集》,在无法看书的时候,在只能用手机看书的时候,就选了余华的这部《兄弟》。毕竟我还是挺喜欢他的《许三观卖血记》。

    上部里,李光头的经历堪称坎坷,特别是在看到宋凡平被人活活打死的那章,我心中的愤懑无法克制。今天又读到了红卫兵们要给孙伟剃长发,结果剃到了脖子,把他弄死的情节,之后他爸爸又受尽折磨,在得知自己的老婆疯了后,在监狱里把钉子砸进脑壳自杀的场景。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想,是怎样的伟大领袖,让全中国的人民陷入长达十年的恶的试炼场,让人把内心的恶发挥到极致。这些死去的人,只是普通的想要过好自己生活的人。而那十年中发生的恶,远远不只小说中描述的这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