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海子的诗》

    在2024年的年末读完了人文社的《海子的诗》,这是今年读的第50本书,也应该是最后一本了,这也应该是最后一篇读后感了。年中偶尔思索今年最后一本书是什么,那会可真是不会想到会是一本诗集。海子的诗,印象最深的还是作为我们课文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本短诗集,是把海子短诗的精华收录在一起,然后节选了长诗《弥赛亚》的部分。一首首地读来,其实大部分诗并没有太多的感受。读完是因为习惯——开始看一本书,怎么着也得把它读完。

    说心里话,我对现代诗并不太感冒。我从十月份就开始读这本诗集,一直到今天才读完。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很私人的事情,文字是作者经历、思绪、幻想、渴望的集合体。而诗歌是所有文体中最浓缩、最隐晦的一种。所以对我来说,诗歌往往是最难以理解的,无法理解就代表无法产生共鸣,无法产生共鸣也可以认为是读不懂。读完整本诗集,其实真正读懂的并不太多,有一种感觉就是里面的每个字我都认识,但是组合在一起我就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了。也无所谓,能读就好,总要体会不同的文字。

    [Read More…]
  • 故乡纪念册——老屋(1)

    每当在冬天我被外面呼呼的风声所惊醒,我望着周围的黑暗,有些搞不清楚自己身处何处,在意识慢慢回到身体的过程中,我的思绪都会不自觉地回到遥远的故乡,回到那许多个钻进厚重而又冰冷的被窝里的夜晚,我在瑟瑟发抖中聚集温暖,听着窗外呼啸的寒风,感受属于家的温暖。每当这个时候,故乡的影子就愈发清晰,而隐藏其中的面孔和场景也慢慢浮现出来。说来也奇怪,在我刻意去回忆的时候,我往往抓不到这些影像,而在这些不经意间,回忆却清楚地在我的眼前浮现开来。它就像是一个老朋友,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来到你的面前,和你诉说过往。

    我出生的地方,是一个叫做韩家庄的小村子。虽然叫韩家庄,但是村子里却没几户人姓韩。村子不大,白灰墙红瓦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胶东村庄的一员,在地图上它只有一个把地图放大到最大后的灰色的名字标识。村子建在山下,山无名,不高,准确说来其实只是矮山,它从东边立起,连到北边,然后往西北延伸而去。我时常远望着东边的山头,晴天的时候能看到山脚的果园,能看到山腰野菜聚集的位置,能看到山顶巨大的山石。在有雾的日子里,还能看到云雾萦绕在山顶,山石时隐时现;雾大的时候,半座山都隐于雾中,像被蒙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偶尔大雾会从山上宣泄而下,把整个村庄都罩住,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都特别开心,在雾中奔跑,带着白色的气流跟随自己飞奔。往往没多会,我们的头发、眉毛都挂上满满的白珠,一个个都像少年老头,互相指着大笑。

    [Read More…]
  • 重听以泪洗面,重温往昔感受

    我习惯于听歌,在开车路上开很大声的外放,在写东西的时候一遍遍地单曲循环,在看书的时候听一些没有歌词的旋律金属或New Age……高中时我曾幻想自己有一台索尼的随身听,同学借给我她的那台时我几乎没把耳机摘下来过。上大学的时候我买了一个Iriver的随身听,一节7号电池能听好久,我去超市买了一包7号电池,用完一节扔一节,用完再去买一包回来——这个随身听还在我家里放着。那会在宿舍里我基本上都是戴着耳机写作业,出去路上我也戴着耳机——我戴着耳机转遍学校,骑过二环,骑到过五环,骑过燕园的角落,骑到崇文门吃鸭血粉丝汤……

    其实我今天只是想说说在我不知道自己想听什么歌时总会选择的一张专辑,不想却勾起不少回忆。每次看完这一阵子同时在读的几本书时,我都会有几天不知道想要再看什么书。我会隔段时间就换掉手机上收藏的歌,每次听一段时间后,我都会有阵子歌荒,不知道自己想要听什么歌。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选择一张我听了快二十年的专辑——Lacrimosa(以泪洗面)的Elodia。其实还比较奇怪的,我一向反感听不懂歌词的歌——基于这一点我基本不听粤语歌。Lacrimosa的歌全是德语的,所以我同样听不懂歌词,但是我却喜欢沉浸于它的旋律的感觉。

    [Read More…]
  • 荒诞时代下的人生与命运——《红拂夜奔》读后感

    今年第49本读完的书的是王小波的《红拂夜奔》。这个荒诞的故事延续了王小波小说里一贯的黑色幽默。之前读的几部小说都属于《黄金时代》现实的范畴——讲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故事。这本《红拂夜奔》就属于《青铜时代》过去的范畴了——以古代故事为蓝本进行的重新创作。与《黄金时代》里那种让人压抑的时代背景相比,《红拂夜奔》里的荒诞很多时候让人忍俊不禁。

    读的时候我一直有种感觉,王小波在借古讽今。如果说《黄金时代》着重描写了六七十年代那个荒唐的年代,那么《红拂夜奔》更像是借着古代故事的重新演绎对现实进行更大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人性、愛情、命运的思考。读过几本王小波的书,我越来越觉得王小波的早逝,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损失。而他的经历,就像梵高和高更,在他死后他的作品才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Read More…]
  • 探寻家庭亲密关系的奥秘——《亲密关系》读后感

    今年读完的第48本书是《亲密关系》,这是一本主要讲述夫妻家庭关系的书,作者在书中探索家庭幸福与不幸背后的深层缘由,详细地阐述了亲密关系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内省与启示。这四个阶段犹如一场情感的四季轮回,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征与挑战,共同构成了亲密关系从最初的激情与幻想逐渐走向深度的理解与真实融合的完整历程。

    在读书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用我的家庭生活与书的内容进行验证,然后我发现我对亲密关系有了更为全面、深入且系统的认识与理解。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那些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情感需求与创伤,引导我们去审视、反思并重塑自己的亲密关系,进而实现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