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上无聊,跟小灰又看了一遍《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算是我们看得最多的了,反正实在没得想看的时候可能就会选这部电影重温一下。一个是好玩搞笑,看着放松,另一个是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温情。
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人友谊。兰彻为了两个兄弟的未来费劲心思。在兰彻的鼓励下,法涵最终鼓起勇气向父亲坦白自己的梦想。法涵父亲把电脑退掉给他换成专业相机的场景让人感动。与父亲和解,能够自由追求摄影的梦想,是法罕生命的解脱。
而拉杜则经历了从”恐惧的奴隶”到”命运的主人”的蜕变,他扔掉求神拜佛的戒指,选择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面试官让他放弃坚持自我,他毅然决定放弃工作机会。“断了两条腿,才让我真正站起来,好不容易获得了这种态度,我不会改变的。你们留着这份工作吧,而我保留我的态度。”一个人内心的成长,永远是最激励人心的。
这两个伙伴也挺可爱的,当他们看到发榜的成绩,一开始他们没在最后面找到兰彻的名字,觉得他没及格,他们觉得很糟。可是当法涵说兰彻考了第一时,他们感觉更糟了。他们学到了人类行为学的第一课:当看到好朋友不及格让你心里难受,不过好朋友考第一你心里更难受。这种感受我们多少会有一点,当一起玩的同学比你更好,内心总有点酸酸的。
电影抨击了教育的死板,推崇发挥个人的特长,让学生能够追随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要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要追求自己的自由。但是实际生活里,自由的选择哪有那么容易,在没有兰彻的天赋下,可能大多数人的成功之路可能还是在消音器上,靠努力过上一种说得过去的生活。
其实话虽这么说,即使是消音器,在电影也是过上了他所期望的生活。虽然他的方式是被嘲笑的——一如他在演讲时被换了词也不自知,反而自我感觉良好。他确实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事业有成,住了大房子,开上了豪车。我觉得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比法涵和拉杜更成功的吧。
往前十年,我所听到的经常是美国的生活比中国好多少。那时的我也是期望能移居美国的。美国的什么都是好的。快乐教育洗脑了多少人。现在再看,当看到美国网友所展示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乌漆嘛黑的社会性别,推崇的所谓的政治自由,你还能说美国比中国更好吗?我觉得能生活在中国,是无比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回到电影,我实在是不喜欢印度电影中的歌舞。即使是这部电影中,相对没那么突兀,也让我看着不爽。不过这并不影响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宣传了友谊的珍贵,宣扬了教育的自由。对于我们最大的意义,可能是让我们能给自己孩子选择的机会,我们自己不要成为死板的代名词。
2024.2.10 20:2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