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华和赖明珠版《挪威的森林》比较

今年读了两遍《挪威的森林》,第一遍是林少华版的,第二遍是赖明珠版的。这是读书以来头一回一年里读了两次同一本书。《挪威的森林》应该是我读过的次数最多的书,以前一直读的林少华版本,今年特意读了下赖明珠版,确实有一些区别。这种感觉,就像我读《基督山伯爵》,最后选了周克希版本一样。如果让我再选择,我就会选择赖明珠版

这两次每次读完都写了一篇读后感。读后感更多是写读书带来的内心的感受,第一遍主要集中在直子身上,而第二遍则是绿身上。

林少华版:《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赖明珠版:我们生命中的绿——《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这两个版本,主人公的名字就有很大的不同。这个主要表现在两个人,一个是渡边的好朋友——木月(林版)/Kizuki(赖版),另一个是第二女主人公——绿子(林版)/绿(赖版)。木月的解释会有一些争议,Kizuki会给人更多点联想,但是绿的翻译,林版就有些牵强了。赖版的更准确,女主人公叫小林绿,而不是小林绿子,绿子这个名字纯粹是林少华为了与直子相对应来的。

小说里的时间主要是渡边17到20岁这段时期。林版的行文总有种成年人的感觉,让我感觉里面的人物都比较成熟老练稳重,与17到20岁这个青少年时期不太匹配,让人不太容易感觉到这个年纪所拥有的青春的感觉。相对比,赖版的翻译比较好的体现出这一点,更加准确地还原了原作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使得人物更加鲜活立体。所以我在第二遍的时候,心中那种对青春的怀念就更强烈一些。特别是渡边与绿的交往,绿这个活泼、任性、敢爱敢恨的形象仿佛要从书中跳出来。

林版的描述更丰富一些,文字也更优美,读后让我对渡边与直子的交往的悲剧感受会更深一些。赖版的语言流畅自然,口语化表达较多,读起来容易让人感觉轻松愉悦且易于理解。所以我感觉这也是我之前读的时候更容易沉浸于直子的悲剧之中,而不自觉就对绿这个角色感受平淡一些的原因。我看网上评论,说赖版的风格更贴近于原版。我在读赖的版本时,感觉能比较好的平衡对直子和绿的感觉。

林版里的的姐都是用姐,比如玲子姐,符合中文的表达。而赖版的姐,则是用了姊(zi,三声),比如玲子姐,就翻译成玲子姊。读起来就很怪,反正我是不太习惯。难道台湾叫什么姐都是什么姊吗?整本小说下来,赖版就这一点让我不太习惯。特别是在听书的时候,总是玲zizi,玲zizi的,感觉很怪异。还有赖版里面语气词比较多,不过对于一个对话占有很大篇幅的小说来说,这点倒没什么不好的。

我在与渡边读大学时差不多的年纪时第一次读了《挪威的森林》,而此时我已与小说开头的渡边年纪差不多。每次读来,那曾经的孤独感犹如往日重现。在经历了这漫长的时光,孤独已去,庆幸遇到心爱的人,一路走来,让我不至于像渡边一样在歌声中孤单地重温当年的孤独。

发表评论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