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入园记——从39度恢复后的小小挣扎

    女儿出生后我在网站上建了个“点滴”的页面,专门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主要是女儿的点滴。我们一直记啊记,记到儿子出生,然后差不多前年开始就时断时续。去年下半年基本就没怎么记了。

    在记录女儿点滴的时候,我还记录了她很多第一次,还挂在网站上方便自己查看。现在回想,感觉过了好久——其实也确认过了好久。现在儿子就没这待遇了。写这么多只是为了铺垫今天送儿子去幼儿园。

    上周小的生病,又是发烧,又是咳嗽,又是吐。上周一我还请了一天假在家陪他。看着他的体温从上上周末的39度多,降到上周一的38度多,然后上周二37度多,最后周三恢复正常。虽然他比姐姐容易生病,但是生病后症状比姐姐还是轻些的。上周生病,是他难得晚上老哼哼,睡不好,而且一天之内吃了三次退烧药——要知道以前他很少吃退烧药的。

    [Read More…]
  • 二月读完5本书,写了8篇读后感 | 读书笔记

    二月在读《人间草木》,《此生未完成》,《江城》,《吹小号的天鹅》,《在细雨中呼喊》,《房思琪的初恋情人》,《女囚》。读完了前5本。2月24号读完第五本书后重拾了《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五卷《女囚》,到今天已经看了一半。看的时候想到《追忆似水年华》前面几卷的内容,有些感叹,终于要读完这部天书了。

    二月一共写了16篇文章,其中读后感8篇。《人间草木》和《此生未完成》各写了两篇读后感,《江城》的读后感是两天地铁上班途中写出来的。《吹小号的天鹅》是上月看了作者的前两部儿童文学,差这一部,还是直接看完吧。重拾《女囚》也让我的《追忆似水年华》的读后感多了两篇。一篇是回顾前五卷的:浅聊《追忆似水年华》:当我们谈论普鲁斯特时,究竟在谈论什么?一篇是对之前文章的改写:长夜未央,我们都是时光行者——读普鲁斯特,与百年未眠的灵魂击掌

    二月的16篇文章,还收了一套译林版的王小波全集。

    [Read More…]
  • 二月:在文字里踏过人间烟火,也淋过生命冷雨

    2月读完五本书,读完第五本书后,我又重拾《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五卷《女囚》。读书让我们有了经历一次其他人生的经历。


    🌿《人间草木》- 汪曾祺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是小口小口地抿,仿佛在品味。”

    汪曾祺的笔尖总是蘸着人间的清欢。他写一株葡萄喝水,像在写一首禅诗:弯腰细嗅生活的褶皱,连苦涩的核都能嚼出甜味。

    这本书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一盏清茶,教会我们在萝卜白菜里,望见星辰流转。学会在生活的平淡中寻觅生命的乐趣。

    [Read More…]
  • 长夜未央,我们都是时光行者——读普鲁斯特,与百年未眠的灵魂击掌

    ✍️ 米兰·昆德拉说:“梦是内心最深层的需求。”  

    读《女囚》的深晚,我又想起夜里读《去斯万家那边》的震动。其实每个辗转反侧的人,都是时光长河里固执的行者。


    🌌一、当普鲁斯特的火车,撞进我的童年

    “远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像一根银针刺破了贡布雷的黑暗。”  

    读到这里,我的呼吸突然停滞。

    [Read More…]
  • 浅聊《追忆似水年华》:当我们谈论普鲁斯特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读完二月的五本书,又重新翻开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五卷《女囚》,去年已经看完了前四卷——我做过版本的推荐:《追忆似水年华》选本,周克希,徐和谨还是老译林?之前第五卷看了1/5就停下了,实在是看第三卷和第四卷有点受伤,我对里面沙龙的描写实在是没什么兴奋。现在第五卷《女囚》基本远离了沙龙,开始写叙述者与阿尔贝蒂娜的爱情,让我读起来又有了兴致。

    许多人将普鲁斯特的这部巨著视为”一生必读却永远读不完的书”。周克希在《朗读者》节目上引用法国作家法郎士说过的话:“人生太短,普鲁斯特太长。”真的很遗憾,他只翻译了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五卷就不得不放弃了。

    从一开始搞不清人物关系——出现了那么多人物,人物名字都是不熟悉的法语名字,到现在的大体了解人物的关系。其实读这部书,就是在读普鲁斯特的回忆和思索。地点,人名,时代是不同的,但是人心是相通的。那些斑驳的光影、玛德琳蛋糕的香气、斯万痛苦的爱情,我们都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对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