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见就是最好的重逢——读王二事迹有感

    看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面有以王二为主角的五篇中篇小说,看后印象深刻。王小波的小说幽默感十足,在这种幽默感下,那种时代的荒唐就没那么明显了,反而让人更关注里面的人物。看完后一直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如何下笔。今天突然有一些想法。作者是以王二以小说的形式在重构自己的回忆。他把自己经历过的,自己见闻到的往事,转化成文字诉说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那些过往将我们塑造现在的自己。夜深人静时,有时候想到自己如何是一步步走到现在,成为当下的自我,就觉得很神奇。不愿说命,但是我们在每一个节点,迈出那特定的做出选择的脚步,所有的选择汇聚成现在的自我。如果把这个过程说成命运使然,也未尝不可。人嘛,总要给自己一点神秘感,让生命变得有趣一些。

    [Read More…]
  • 我们生命中的绿——《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读了赖明珠翻译的《挪威的森林》,这应该是第一次一年内读了同一本书两次。这次的关注点与之前不一样,之前总是不自觉地就聚焦在直子上,沉浸在那浓浓的孤独与失落中。这一次着重看了绿这一部分。读书的感受立马变得不一样。我们的生活中并行进行着各种情感,而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加强自己其中一部分的感受,在书中重温早已丢失的心情。

    小林绿是个开朗活泼个性十足的女孩,敢说敢做敢于追求,生起气来也不管不顾。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角色,才让我在读《挪威的森林》时不至于让自己彻底沦陷在孤独的情绪之中。如果直子代表了深夜的月亮,靠吸取别人的温暖来维系自己的存在,那么绿就是冬日的太阳,散发出温暖的光,让渡边不至于迷失在与直子交往以及在她死后的痛苦之中。

    [Read More…]
  • 似水流年——《黄金时代》读后感

    第一次看王小波的小说,选了他的《黄金时代》。说实话,这本书名声不小。这本书如果在学生时代去读,估计我会有些另类的想法,现在确是可以更关注在那个年代,那些人与事,那些隐藏在文字下的情感。在小说里王二和陈清扬都把在他们在云南的知青下乡时期定义为他们的黄金时代。这其实略有些讽刺,两个人人生最好的时代,却发生在一个荒唐的年代。或者可以说,正是这个荒唐的年代让他们相遇,在错误的时间彼此成全。

    人,在心底,大概都有一种孤独感如影随行。我们与同行的人相遇又分别。我们希冀能遇到那个能陪伴自己走到终点的人。在遇到那个人之前,我们总是会回首,从过往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从自己的回忆中寻找慰藉。那曾经一起吃过的晚饭,一起逛过的公园,一种划过的游艇,一起放过的风筝,一起走过的夜路……曾经的点滴,犹如天上的明月,照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不至于那么寂寞。

    [Read More…]
  • 《魔戒》里的友谊之光

    读完《魔戒》三部曲,除了见识到中土世界的神奇,各种长啥样的种族,其实在摧毁魔戒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很打动人。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贯穿其中的各种各样的友谊。正是有这些友谊之光,帮助所有人坚持下来,赢得最后的胜利。在这之中,勒苟拉斯和金雳之间的友谊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勒苟拉斯和金雳之间的友谊是那种跨越种族、性格迥异的深厚情谊。这两个人在系列里基本上都是在一起活动。一个是精灵族的英勇战士,身姿轻盈,容貌俊美,箭术超群,一个是矮人族的勇士,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性格直率,充满豪情。这两个人在在画面上很有对比感,看上去特别讨喜。

    [Read More…]
  • 存在之思,追求生命的那轮月亮

    在23年的10月底到11月之间,我陆续读了《海鸥乔纳森》,《不存在的骑士》,《刀锋》和《月亮与六便士》。我跟好友说:“发现最近看的书都是关于存在、理想的。”好友回我:“我们大抵有点量子纠缠。”早在23年初我就翻看了《月亮与六便士》,当时没读得下去,直到看完了《刀锋》,才开始读了下去。而再读《月亮与六便士》,有点一气呵成的感觉,因为很少有书能让我放弃周日下午等布丁上课时的午睡时间。

    若让我再读一遍,我会这样推荐这四本书的读书顺序:《海鸥乔纳森》,《刀锋》,《月亮与六便士》,《不存在的骑士》。这个顺序阅读难度是从易到难。《海鸥乔纳森》是最轻快的,而且篇幅也不长,一两个小时就看完了。《刀锋》写的是普通人的心中历程,我们容易与之产生共鸣。《月亮与六便士》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写成的,相对于《刀锋》,会难读一些。《不存在的骑士》讲述的故事年代靠前,而且更加隐喻,所以我把它放在最后。这几本书,都是关于理想和存在。

    我们所有人,这一生,都会在存在和理想之间进行取舍和平衡。为了追求心中的月亮,人是否能舍弃满地的六便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