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完的第48本书是《亲密关系》,这是一本主要讲述夫妻家庭关系的书,作者在书中探索家庭幸福与不幸背后的深层缘由,详细地阐述了亲密关系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月晕现象、幻灭、内省与启示。这四个阶段犹如一场情感的四季轮回,每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特征与挑战,共同构成了亲密关系从最初的激情与幻想逐渐走向深度的理解与真实融合的完整历程。
在读书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用我的家庭生活与书的内容进行验证,然后我发现我对亲密关系有了更为全面、深入且系统的认识与理解。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种种行为模式、心理状态以及那些隐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情感需求与创伤,引导我们去审视、反思并重塑自己的亲密关系,进而实现自我成长与心灵觉醒。
忘了什么时候看过一篇文章,说家庭关系最重要的是哪种关系。不同的人的答案并不一样,但是作者讲了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最为重要,其他所有的关系都是夫妻关系的附属关系。只有把夫妻关系处理好了,家庭关系才能和谐。夫妻关系不好,其他关系再好,这个家庭最终很可能也是走向陌路。《亲密关系》就是一本告诉我们怎么共同经营好夫妻关系的经验之书。
书中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所有的问题都源自于我们自身,源自于我们的内心,而不是伴侣,不是外在的因素。
“每次亲密关系发生了危机,我们都会自然而然地以为问题是外在的,但我发现所有亲密关系的冲突,其实都代表我自己内心的冲突。……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对自己的感觉负全责,就能让我不再误认为快乐和不快乐的源泉都是外在的。能够明白对自己负责的道理,就能更加了解自己每时每刻体验到的事物。”“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要为发生的事百分之百地负责。”
“我们对别人行为举止的诠释,都只不过是把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及信念投射出来罢了。”“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的需求而在对方身上投射出一层光环,将其视为理想的伴侣。”
我们寻找的所谓的理想的伴侣,其实是我们在寻找我们内心最希冀的人格的集合体。而我们想要向伴侣展示的,其实也是我们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所以恋爱时,可能怎么看对方都觉得顺眼,十分理想,可是当真正结合在一起,一起开始油盐酱醋茶后,就很容易发现对方怎么这样,恋爱时的完美形象一点点崩塌,两个人的矛盾逐渐增多。还有一点,两个人在一起,总喜欢去改变甚至改造对方,让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那种形象。可是,家庭真正需要的是包容,而更进一步的是去探求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我为什么想让对方变成那个样子?很多时候,原因是我们内心的渴望,而并不是对方做得不好。而我们内心的渴望,坚持的立场,很可能来自于我们小时候、年轻时的经历。
“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别人怎么待你,取决于你采取的立场。在权力斗争中,只要你采取了一个立场,你就会自然地让对方采取相反的立场,这也决定了对方会怎么响应你的行动。” 是我们自身的行为和立场,决定了对方采取了怎样的行为和立场。我们想要对立,那就让对方处于对立的立场。对方对我们的反应,取决于我们的对他们的反应。“所以,如果你不喜欢现在亲密关系的状态,你只要放下立场,去寻求和谐就可以了。在一般情形下,你的伴侣也会跟着改变。如果你觉得对方没有改变,往往是因为你并没有放下自己的立场。“
“用愤怒来保护自己,永远比面对痛苦要容易得多。”“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证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对的,随便什么事都可以,只要让别人看起来像是错的一方就行了。”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家庭生活中容易出现争吵的原因,我们都在争着表现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样才能让我们摆脱要去面对痛苦的处境,让对方觉得对我们有所愧疚。但是我们越这样做,家庭就越容易成为情绪的战场。这也意味着我们在慢慢毁掉一种对我们有利的环境——“现在的亲密关系是治疗旧有的情绪伤痛的最佳环境。“夫妻的关系更应该是我们在学习对方的过程中弥补我们内心缺失的过程。我们在互相的相处中变得更加完整。“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亲密关系》这本书告诉我们怎么让夫妻更亲密,怎么一步步让自己的家庭变得幸福。“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所遇到的问题,都是我们自我成长的功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