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月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我买这本书得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之前有过几次要读,但是都没有读下去。读完《追忆似水年华》第七卷,我出人意料地一口气把它读下来吧。
如果要我说,我会说普鲁斯特把我练出来了,能有耐心读之前读不下去的书。我也会说,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可能更容易理解书中所表达的内容。于是这本书就在我的书架上,等着我变老,等着我再拿起它,不再放得下。
村上春树在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它不像《挪威的森林》那样充满爱情的忧郁,也不像《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样充满异世界的科幻,甚至它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山上的房子里,大部分时间里都很平淡。
但我觉得这不影响这是一本有深度的书。我是两周前读完的,但是一直没能下笔写读后感,我一直在想这本书想要表达什么。这两周时不时想一下,我有点自己的感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寻找自我,寻找内心真实的追求;还有一点是我们要刺杀我们内心中的障碍和阴暗,就好像书中为什么一定要执着于让主人公在老画家面前重现刺杀骑士团长这一场景。
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主人公大体是一个样子,单身中年男子。在这本小说里,主人公是一个以画肖像画为生的画家,他刚与妻子离婚,搬出了一同居住了六年的公寓,不知去往何处。这时他的大学同学雨田政彦让他去住他父亲雨田具彦位于郊外山中的房子。雨田具彦是一个著名的日本画家。
整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所房子里。一开始主人公想要画自己大学时喜欢的抽象画,但是一直没有感觉,自己很迷茫。直到有一天他从阁楼里找到雨田具彦放在里面的日本画《刺杀骑士团长》,他的人生轨迹由此变得不同。而真正的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故事可以按主人公在这所房子里画的几幅画发展。第一幅是对面山上的财务自由的邻居免色的肖像画,在画完第一幅画后主人公深夜被井中铃声打扰,然后他叫来免色,在免色的安排下,打开了井,在里面发现一个古钤,由此将骑士团长从井中放了出来。
第二幅是白色斯巴鲁男子,这个男子是主人公在与妻子分开后去旅行时偶遇的。这是一幅未完成的画作。主人公感觉白色斯巴鲁男子隔着时空不让他完成这幅画。我想这幅画象征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只有我们能够直面那种恐惧,我们才能将其画出来。
第三幅画是免色未相认的女儿秋田真理惠的肖像画,在画这幅画的同时,主人公完成了第四幅画找到古铃的井。在完成画作之后,秋田直理惠失踪,主人公与雨田政彦去看望已神智不清的雨田具彦。主人公在病房中上深刺杀骑士团长一幕,然后进入长脸人的隐喻的世界,通过考验后进到井中,回到现实世界。
主人公在作画,以及解救秋田真理惠的过程,其实就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对于他而方,寻找自我就是画出怎样的画作。他放弃了小有名气的肖像画市场,躲在山中构思自己的画,也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肖像画风格。而在最后,他回到了妻子身边,继续以肖像画为生,但是此时的感觉与之前已然不同。
你说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是在认清现实后的妥协,是在生活与理想之中寻找的折中点,是重新追求爱情后的努力。妻子生下一个女孩,主人公觉得是他的女儿,但是他并不确认,也不想确认。他只是想陪伴妻子和女儿生活下去。在书的最后,他给女儿讲了《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这算是一种缅怀。
而《刺杀骑士团长》中描写了南京大屠杀的画面。作为一名日本人,村上春树是一个有良知的作者。他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这已经比大部分日本强了。那些血腥的画面,以及《刺杀骑士团长》这幅画所代表的纳粹德国的屠杀。这些都是人心中的阴暗面。当作者刺杀了骑士团长,也代表他刺杀了他内心那些阴暗面,代表他与过去的自己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分别。
分别,有时候是新生的开始。“事物实际走怎样的路线,不等时间过去是看不明白的。一切都在前头。”
2025-5-28 0:1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