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应该是重新开始读书以来,读得时间最长的一本书了。我印象中是从去年11月底开始读,一直到今天下午读完。三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这本书,在此期间陆续读完了其他七本书,而与它一起开始读的是《欲罢不能》,这本书也是前段时间刚读完的。《欲罢不能》是因为京东读书上没有电子书,只能在回国风的时候读,加上中间隔了个春节,这才读得慢了。而《苏东坡传》是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在京东读书上下了电子书配着读的。

读得慢,总会有它的原因,一个原因是于里面有很多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书信——读这些能体会出上学时学古文的意义,那真是纯粹的使用了。读吧,一知半解的,而且相当花时间;不读吧,就感觉缺点东西。最后我还是读了,一知半解总比不知得好,而且里面很多文章是跟当时苏东坡的心境和境遇相关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文字偏词藻丰富一些,特别是上半本,这样我读起来就比较费劲——就像读白落梅写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描写很细腻,但是并不太适合我读。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本书读下来,没有能让我特别激动或感动的点,于是非心之所在,自然时常倦怠。

但是,我终究还是读完了。对于贡献了中学时代那些多词的文学大家,我还是有兴趣去了解他的生平,了解他为什么写出那些感人的语句。多亏了苏东坡有写作的习惯,而且在他死后不久整个中国开始收集他的文章,诗,词。这样留下了足够多的文字去记录他的生平,让我们这些后人能看到它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林语堂对苏东坡的评价是很高的,不限于宋词由男女情爱向人生大气风格转变的开创者,西湖的兴起与苏东坡密不可分——大抵可以说没有苏东坡就没有现在的西湖,而苏东坡的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就更不用说了。

我在半个月前写下过一段感想:读《苏东坡传》才发现,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大家,还有司马光,范仲淹都生活在同一时期,除三苏外,或互为师友,或互为政敌——其实政敌就王安石一个。历史课上单个的人物连成了线,想想那个文人汇聚的场面,就让人神往。其实北宋就167年的建国史,而活了64岁的苏东坡,他的一生贯穿了北宋由最繁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他的一生,印证了北宋的历史,也正是因为他的文字,我们对北宋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历史书上的王安石变法有了更明确的认知。

我读书的乐趣在于能从书中找到往昔的感觉,那些书与过往重叠的感觉真的很让人悸动。《苏东坡传》确实很少能给我这种感觉,我那会学古文本来就学得不太好。如果我是个古文天才,可能对这本书的感触会更深吧。接着上段话继续,从苏东坡的《赤壁赋》,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你能想象在公元1000年到1100年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那么多能被记录到历史书上的文人吗!历史是一幅大画卷,这些以前成点状分布的人物终于连成线,铺成画,展现出一个时代的跌宕起伏。

以前看到过李白和杜甫的人生轨迹,遍布中国,而苏轼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人生的末年,他被贬至海外之地——海南。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在海南的经历,他应该不只活64岁。很难想象,在那个交通不遍的年代,他们是怎么辗转走过如此长的路程。也许没有这些路程,就无法成就他们的文字,他们的人生。

我去过杭州两次,游览过西湖两次,但是对西湖却是连一知半解都达不到。读了《苏东坡传》,才知道西湖是由苏东坡改造过,三潭印月,苏堤都是他修建的。苏堤是由当时他疏通西湖挖出来的淤泥建成的。苏堤就是为了记住它才叫苏堤的,而与此对应,白堤是为了记念白居易。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留下痕迹,能不能注意到它,在于你有没有用心去发现。

2023-2-27 00:55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的感情贯穿了他的一生。我觉得最让人悲伤的是,在他去海南的时候,苏辙送他,谁能想到那次竟是他们的永别。在苏东坡回大陆的时候,其实有一次机会能见着弟弟的,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想到这,我忍不住想到我奶奶。本来我是计划周末回去看望她的,结果她周一就去世了。那种心酸的感受,容易让人泪流满面。世间不起眼的错过,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成为永恒——生死相隔的永恒。

苏东坡跟弟弟写了很多信,从这些文字中也能看出他的理想,他的处境,他的思绪,他的亲情……他不是一个善于为官之人。无论是他的敌党当政,还是他的同党当政,他都不讨人喜欢。要不是两任皇太后都极力维护他,他的生活可能会更加凄惨。也许这就是他作为一代诗人、文人所不得不承受的,既然不愿意妥协,那就不得不去承受这些苦痛,并于苦中作乐,抒发自己的情怀。

苏东坡自出蜀后,再没有机会回去。而他的第一任妻子也埋葬在故乡。他的《江城子》是上学时所学,现在看完书再读,有种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上学那会读来,只是觉得他是那样地怀念亡妻。现在再读,那种内心的孤独苦楚份外清晰。苏东坡第一任妻子其实是他的很好的互补,能帮他识别哪些人对他真心,哪些人只是想利用他。可惜在那样一个年代,人们随随便便地就逝去了。这也让苏东坡经受了更多的磨难。“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种感觉每当我想起生母时就会出现,她去世时是二十八岁,我只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而此时的我早已走过她的年纪,经历了她没有机会经历的种种。我们活着的意义,在于生者,也在于死者。死者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当有一天,他们不再被记起,他们也就真正地逝去了。我们要好好地活着,带着对他们的思念,带着他们对我们的祝福,经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再伟大的人也有其平凡的一面,苏东坡向往淘渊明的宁静淡然,远离政坛。他自己建房子,自创菜品——东坡肉,东坡肘子,自己种地采摘……以前的苏东坡是一代宗师,有些超出凡人的感觉,现在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与我们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人。这让他一下子与我拉近了距离。那些诗词不再只是诗词,更多的是他诉说自己人生的文字,就像我在记录自己的人生一样。能读懂,你就能体会地更多,读不懂,那就随心而去。

想起《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苏东坡活出了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我们这些后人,拥有更优越的条件,更应该努力活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2023-3-13 00:44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