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epSeek创作:在梦里,我们终将重逢——读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不得不佩服AI确实很强大,从写代码写论文,到图像和视频的生成,再到更牛的应用。写完《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读后感后,我试着让Deepseek按照我读后感的结构生成了一篇读后感,我觉得这内容比我写得好,最关键的是我写了一个多小时,人家才用了十几秒钟就写好了。下面是我让AI生成读后感时提的要求:

    写一篇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的读后感,要求,写8段,第1段简单介绍,第2段写第一个主题,不少于300字,第3段引用原文表达第2段的主题,第4段写第二个主题,不少于300字,第5段引用原文表达第4段的主题,第6段写第三个主题,不少于300字,第7段引用原文表达第6段的主题,第8段总结

    以下读后感为Deepseek生成,我没有做改动,只是把引用原文的话加粗了一下。这篇读后感可以直接作为公众号的文章。不得不感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Read More…]
  • 三毛,一个孤独的流浪者——《梦里花落知多少》读后感

    继《撒哈拉的故事》后,我又读完了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如果说《撒哈拉的故事》写的是三毛和荷西一起在撒哈拉沙漠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么《梦里花落知多少》就是三毛对荷西的回忆与思念的集合。这本书的文字里交织着悲伤,勇气,无奈,亲情,友情,坚强……一篇篇文章读下来,我仿佛能看到他们结婚六年间的点点滴滴,而这所有的点点滴滴都随着荷西的逝去变成永远无法再见的哀伤和为逝者继续活下去的坚定。

    看着最让人揪心的是第一篇《背影》。三毛在这篇文章里记录了荷西死后不久的事情,即使父母奔赴万里过来陪伴,但是三毛的心对外界是空白的,她的心里充满了对荷西的想念。在看到父母为她顶着烈日在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小城里奔波时,她心中充满无力感。我想象不出三毛在回忆这段让她无比痛苦的过往时的她内心的痛有多深。她说:“回忆到这儿,我突然热泪如倾,爱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那么辛酸那么苦痛,只要还能握住它,到死还是不肯放弃,到死也是甘心。”三毛因对荷西的爱而苦痛,父母因对三毛的爱而默默支持,三毛因对父母的爱而终于有泪脱离了行尸走肉的状态。在《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在直子死后说过:“无论谙熟怎样的真理,也无以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那种刻骨铭心的悲哀,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心底,在无数个夜晚,交织于黑暗中难以言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我们活着,他们就还活着。

    [Read More…]
  • 深入西撒哈拉的心灵之旅——《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

    读书的一大乐趣在于你可以在书中跨越千山万水,去到你很可能这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观赏那些独一无二的风景,了解那些万里之外不可思议的风土人情,感受你可能从未曾感受过的心情。

    一开始收书的时候就收了三毛的书,可是一直也没有完整读完一本。今年总算是读完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这本散文集记录了她刚去撒哈拉时的生活,所以里面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新婚的快乐,当然也有着无奈与无助。西撒哈拉的沙漠风光,海边的捕鱼之旅,难忘的补学驾照,最后时期的动荡……平凡的日,平凡的夜,平凡的房子,平凡的聚餐,平凡的邻里交往,平凡的爱情……所有的平凡汇集成不平凡的文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