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念高中生活片段——偶看《山花烂漫时》有感

    晚上看了会《山花烂漫时》,看着那熟悉的高中教室的感觉,顿时想到我的高中生活。那段难忘的学习经历一晃过去很长时间了,现在回想起来的更多的是当年的一些片段。时间的流逝,总是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忘记许多,而我们能记起的,大概就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点滴。也许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却成为我们回忆的核心。

    那些铭记在心的东西,我们在经历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们会刻在心里,也不知道刻下的是苦还是甜。那些丢失遗忘的东西,我们原本以为会铭记终生,不想却在我们以为能够记住的时候悄然忘却。不过,无论是铭刻,还是遗忘,那些逝去的岁月都如同幻灯片一样,在记忆中闪烁着永远不可企及的幸福的光华。

    [Read More…]
  • 梦回敦煌——《文化苦旅》读后感

    最早接触余秋雨的文章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语文老师会时不时会给我们打印一些很好的范文,有一次他给我们发了一篇文章——《废墟》,我读后震撼不已。一个人怎么能把废弃的建筑和城池写得那么气势磅礴。那会我还在想,这人得有怎样的经历和知识储备才能写出这样让人赞叹的文章。那时语文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这是谁写的。

    等我上了大学,偶然间买到了一本《文化苦旅》,我发现《废墟》竟然出自这本书,而作者是余秋雨。我一篇一篇地很快读完了整本书,内心赞叹不已。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我又陆续买了他的其他书——《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我等不到了》。我跟着他的文字领略各个古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延续。文字的美,大抵是在心灵与文字的交流中产生的,那种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欣喜和感动,让人内心不由自主地陶醉。

    [Read More…]
  • 怀念史铁生

    这几本我在看书时忽然想起史铁生,继而想起在二零一零年的最后一天听到他死讯时心中的百感交集。那天有感而发:“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对于活着的人,死亡让其更加认识到生命的珍贵。闪光的灵魂带着深刻的文字逝去了,留下还带着懵懂的人继续摸索。”从《我与地坛》开始,到《病隙碎笔》,再到他的其他散文。他是对我写作影响最大的一个人。说他是我的写作导师也并不为过。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没有应试作文的条条框框,写作变成更自由随性的事情,在看过不同的文章书籍后,自己不知不觉间在用他的散文风格进行写作,而他笔下的那个古园,也成了我生命中寄存心灵之地。

    [Read More…]
  • 《追寻逝去的时光》读后感1-梦之所牵

    看完了周克希翻译的《追寻逝去的时光》前两本《去斯万家那边》和《在少女花影下》,内心赞叹不已。在我看过的书里面,没有另外一本书能将梦和回忆的感触描述得如此栩栩如生。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在回忆中,在梦中,在梦醒时的感觉,能在一本书找到如此真切的对应。这让我对《追寻逝去的时光》的好感无限提升。在别人眼中的天书,在我看来,这就是普鲁斯特的回忆,以及他在回忆时的感想,而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在做的,想做的。有时候,我只是想寻找一种内心的寄托,而从这本书中,隔了百年的时光,我找到了共通点。这就是读书的魅力,欣赏不同地点不同时光的风景,领悟不一样的人生,感受似曾相识的感动。其实相比《追寻逝去的时光》,我更喜欢《追忆似水年华》这个名字。《追寻逝去的时光》过于直白,而《追忆似水年华》则给人更多的遐想。

    从第一页开始,这本书就吸引着我读下去。普鲁斯特描述在贡布雷梦中和梦醒时朦胧的场景以及略有恍惚的意识。他醒来后眼睛和心灵对周围的黑暗感到温柔而惬意,“因为对心灵而言,这片黑暗仿佛是一件没有来由、无从了解的东西,一件确确实实看不透的东西”。既而他心想,现在不知是几点,远处的传来的火车汽笛声……他的贡布雷,就像我的童年所在的村庄,早上醒来,感受了黑暗的外界,耳边传来似有似无的公鸡的打鸣声。在冬天的时候,我会把被子裹得更紧一些,心里想着夜晚再多持续一会吧,别让白天到来的那么早,然后又重新进入梦乡。“一个人睡着时,时光的系列,岁月和星辰的顺序都围绕着他。”在睡梦中,我们编排着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经历,很多次在入睡前我带着强烈的意愿想让自己喜欢的人进入自己的梦中,而期望越强烈,她却越不会到来,反而在很久没有想起她时的某个夜晚,她不期而至。在不记得的梦中场景和对白中醒来,心中升起莫名的惆怅。“渐渐地,她的容貌在我的记忆中淡去了,我忘却了梦中的可人儿。”

    [Read More…]
  • 有关心的感想——《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读后感

    又一次读完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这大概是第四遍或第五遍了吧。这本书应该是我读过最多次数的了,能与它相比的也就《基督山伯爵》了。这两本书,隔一段时间就会读一遍。而且每一次都是比较快地读完,每一次都会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中。去年读完了《基督山伯爵》,其实是想写读后感的,但是最后不知道如何下笔,于是作罢——写东西,总是要等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再去下笔来得容易些。

    我有点记不得第一次读《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什么时候了,不过肯定是在大学的时候,因为这本书我最开始是读的电子书,我买实体书是在2018年4月23日。这次读这本书大部分是在上下班途中听电子书,小部分是在家里看书。为了看书,我还特意把书从马驹桥拿到马连道。相比于电子书,我还是更喜欢手触碰到纸张上的感觉——一页一页翻过,让那些黑色的文字映入脑海,思绪进入书中的世界,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再读这本书,情节早已了然于胸,一章一章地读下来,似乎是在跟着作者解读心的归属。冷酷仙境中的我,因为博士的实验和失误,被困于大脑中的世界尽头。在世界尽头中,失去了记忆的我,与带着记忆的影子分开,最后本体与影子来到回归冷酷仙境的出口,本体却留了下来,因为世界尽头是他创造的世界,这里面有他爱的人,他不能抛弃自己的世界而去,于是影子一个人回归现实。在冷酷仙境中,现实中的我经受了一系列的变化,在寻找到答案后,自己只剩下二十多小时的意识,于是与图书馆女孩见面吃饭困觉,在公园里观看这个世界,充满了不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