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敦煌——《文化苦旅》读后感

最早接触余秋雨的文章是在高一的时候。那时语文老师会时不时会给我们打印一些很好的范文,有一次他给我们发了一篇文章——《废墟》,我读后震撼不已。一个人怎么能把废弃的建筑和城池写得那么气势磅礴。那会我还在想,这人得有怎样的经历和知识储备才能写出这样让人赞叹的文章。那时语文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这是谁写的。

等我上了大学,偶然间买到了一本《文化苦旅》,我发现《废墟》竟然出自这本书,而作者是余秋雨。我一篇一篇地很快读完了整本书,内心赞叹不已。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来我又陆续买了他的其他书——《行者无疆》,《千年一叹》,《山居笔记》,《我等不到了》。我跟着他的文字领略各个古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延续。文字的美,大抵是在心灵与文字的交流中产生的,那种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欣喜和感动,让人内心不由自主地陶醉。

大学时读的是旧版的《文化苦旅》——这本书黑黄封面的旧书现在被我放在了老家。重新开始读书以来又买了一本旧版的,然后还买了一本新版的《文化苦旅》。新版的是绿色的封皮,开本大了很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我有种感觉像是感受到了文化之重。之前看过介绍,说这本书与旧版相比,完全是一本新书,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写的——略有些遗憾的是我最早接触的那篇《废墟》已不再收录其中。重新读来,从作者故乡,到中国地点,到世界各地,又回到中国文人。新版的《文化苦旅》更能看到作者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做一个纯粹的文化人,在现在这样诽谤横飞的大环境下,其实挺难的。

印象最深的是西北的几篇——《道士塔》,《莫高窟》,《沙原隐泉》,《阳关雪》。当我们的经历与文字产生交集,这个时候心灵才更容易受到触动。这几篇文章是旧版的头几篇。时隔将近二十年后,重新再读,感受与当时完全不同。而不同的原因在于这几个地方我都去游览过。当初我带着凯辉和布丁一起去了敦煌,我们见识了西北大漠的静谧,沙山日出的震撼,魔鬼城的奇幻,西出阳关的惜别,莫高窟的悠长的历史与岁月……

大学时的阅读,增长了我的见识,让我对那片土地有了最初的向往。当过了十年,我早已忘记这些文章,带着家人踏上那片土地,亲身体现西北的风光,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心胸为之开阔。当我们坐着骆驼走在沙漠中间,我的内心忍不住浮现出古时驼队的身影,耳边仿佛有阵阵驼铃响起。那时的人们,靠着多大的意志,忍着风沙中的寂寞,带着家人的期盼,一趟趟深入沙漠,带去无限的希望。

开车去魔鬼城的路上,我们路过阳关,早已不见当年的踪迹,唯有一块不知来历的石头躺在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再壮烈的豪情,也被这杯故人之酒所融化。此去一别,再无相见之日,但是无需忧伤,“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西北终究不是风花雪月之地,西北拥有的是粗犷豪迈。读到这些诗句,真的想回到大唐,去见识那个大盛世的豪放,浑厚,自由,包容。人人心中都一个大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西北。

说到西北,自然无法避开莫高窟。感谢古时西域的繁华,给我们留下这样一块文化的瑰宝。虽然我只参观了八个洞窟,但是却能一窥那长达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繁衍与发展。慢慢地参观,听着讲解员的解说,再多的语言不及默默面对那些佛像壁画,它们仿佛要从墙上挣脱出来,想向我们诉说千百年来的往事——那里面的辉煌,那里面的繁华,那里面的落寞,那里面的心酸,那里面的沉寂……那一个个朝代的兴亡,那一代代工匠的辛劳,凝聚成墙上的雕像,融合成多彩的壁画,一如外面的沙漠,千百年不曾改变。

相较于莫高窟的厚重,月牙泉更显清秀。谁能想到在沙漠中间会有一眼泉水在荡漾。水边片片芦草随风摆动。上学时曾看到文章说月牙泉快要干枯,亲眼见过它后,真的想象不出一旦这眼泉水干枯后,再有什么地方能与之相提并论。并非说月牙泉真有多好,但是当它与莫高窟遥相呼应,敦煌变不再寂寞。一个地方,只要有了水,就自然而然拥有一份天然的灵动。西北的豪情也需要一点柔情的点缀。那从古时飘荡来的驼铃声需要有一处承载之地,那芦草荡漾之声不正是铃声的幻化吗?

月牙泉旁边的沙山承载了我们难忘的沙漠日出回忆。我们一大早起床,开车来到沙山。伴着晨曦,我们一家三口一脚沙子一脚沙子地慢慢爬上去。我们终于爬上山顶,找一处适合的位置静待日出。旁边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子在跟家人发语音,我六十多了,一个人爬上沙山顶——咦,这里怎么有一个这么小的小朋友!——那年布丁四岁。布丁直到现在还能记起当时那个爷爷惊讶的表情和语气。旅行的中不经意的小插曲,可能就成为旅行最难忘的印象。

《道士塔》是我读得最辛苦的一篇。再读时第一遍仍然读不下去,实在不忍看到那个经书被一次次取出被变卖的场景。于是略过不读,等整本书其他文章读完后我再回过头来读。我参观莫高窟的时候看到早已被搬空的藏经洞,看到一具具并不完整的雕像,看到一片片被挖空的壁画,心中的愤怒却转化为无比浓郁的哀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当一个国家羸弱不堪,又怎能去责备它的国民。落后就要挨打,中华子孙绝对不愿再承受一次历史的重演。谁也不能再从中华大地上拿走一块土地,拿走一片历史。

重读一遍《文化苦旅》,有一种想要梦回敦煌的愿望。想再看一下沙山上的无比湛蓝的天空,想再体会一次花半小时爬上沙山然后只用几步就蹦跳下来的愉悦,想再听一次在魔鬼城里回响的呼呼风声,想再站在阳关前默念流传了千年的读句……

发表评论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